时间的狂喜 - ARTFORUM展评
来源: 发表时间:2018-05-01 21:32:29
时间的狂喜
何香凝美术馆 | HE XIANGNING ART MUSEUM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
2017.10.28€€2018.03.31
“时间的狂喜”展览现场,2017.
相比起马歇尔€€麦克卢汉著名的“媒介作为人感知延伸”的论述,展览“时间的狂喜:重塑认知的媒介”明显意在更进1步地将新媒体的创作嵌入1个与现实更加切肤、形影不离的时空维度,展览中数个沉醉式的空间板块和经典的数字审美也相应地透过个体记忆、想象与情感的投射,制造着这样1个嵌联着现实又仍旧时空不明的屏幕/空间场域,例如基于个人空间记忆(旅行照片)所搭建的质感光滑、结构简单的3维空间集合(张文心,《内存腐蚀》,2017),利用VR和建模技术对北京城市和居住空间的再现(周岩,《010》,2017),透过个人投射将摹拟游戏中的主角转换为1个无目的的虚拟空间游荡者,漂浮于虚拟空间的风景当中(林科,《他乃至不知道自己在看夕阳》,2017),结合社会事件和游戏空间所生成的真实/虚拟暴力(陈轴,《模仿生活》,2016)。反向观之,另外1批作品则透过运算法或仿生程序注视并注释着现实,构成现实-运算空间相互关系中的另外一向力,这其中包括京东冬季工作服电子femme fatal与人的情感对话(aaajiao,《我仇恨人但我爱你》,2017),和谷歌Deep Dream算法凝视下的脸部肖像(郭城,《静物面具系列》,2017)。最后,穿插在这些互看关系中的还有数个对商品拜物、情感经济和图象文化进行注释的创作,以讽刺小品和文本、录相粘贴的情势为恋物工作服怎么一次摊销偏向和网络文化中的主体视角提供注脚,像是刘野夫3段连接历史事件又不失滑稽的伪商品广告(《广告:提案1,2,3》,2017)和郑源对数字图象文化的摘取及拼贴,和对屏幕前主体视角的剖析(《图象研究系列》,2013⑵017)。
郭城,《静物面具系列》,2017,3D打印(全彩砂岩),23x26x20cm.
不管是不是是策展人的意图所在,进入这个的展览的感受有些许像是步入游乐园里的鬼屋,即使其中不乏似曾相识的细节与布景,你却始终知道它与现实的间隙,游历1番出来,外边的现实倒显得更加锋利了。新媒体创作经常堕入的窘境是对技术或技术审美的过分关注,进而鲜能统筹以技术为镜视察并辨识现象及现实的工作,虽然策展人富源在展览文章的开篇与扫尾都延续论及城市的污染与计划、文化的在场与缺席,但是策展文章中所强调的“政治化的时间”及其“狂喜”仿佛难能穿透观者。于笔者而言,这其中最饱含情绪且具有提示意义的,是陈轴作品中俯卧在沙滩边摆着刷手机姿式的虚拟人物€€€€掌间空无1物,却又不停刷着、冲浪着。最后,值得1提的是,在对展览的审查下部份作品一定被切割掉快餐半袖工作服很多重要的洞察,却也意外地为展览增加了1层不可言说的现微拉工作服实维度。
陈轴,《模仿武林厨神的服务员工作服生活》,2016,彩色有声,时长82分.
文/瞿畅
€€ ARTFORUM.COM.CN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上一篇:时装雕塑概念 - 塑造出无需缝纫、行走的建筑式空间
- 下一篇:MIDI裙为何这么流行